微信視頻號如何做營銷 微信視頻號怎么玩
先討論下視頻號到底值不值去做,視頻號作為微信內置頁面,入口也是僅次于朋友圈下方,重要性不言而喻;再者就是短視頻,短內容本身就是騰訊的短板,微信作為11億日活的全民APP,是不能接受客戶在微信中的時間越來越少的,所以短內容刻不容緩。那么微信視頻號如何做品牌營銷呢?一起來看看吧。
一、為什么要做視頻號?
圖文時代邁向視頻時代,抖音和快手兩個平臺成功的驗證了這個事情,視頻的直觀性和碎片化,已經讓用戶逐漸適應起來。抖音快手這種沒有社交生態的短視頻平臺以是如此,如果微信攜手視頻號入局,可想趨勢如何
從用戶從層面分析,微信10億+用戶,僅是蘋果用戶全部開放為什么微信營銷是點對點的精準營銷,就已經突破兩億為什么微信營銷是點對點的精準營銷,再結合微信這種天生態的社交平臺,優質內容更容易得到傳播
以微信偌大社交生態作為開始,后續變現要更加容易,因為視頻號可直接放公眾號鏈接,可直接分享到朋友圈,后續還有可能開通小程序
整體來看視頻號的趨勢和發展是可觀性,如果你的賬號也得到權限被開通,可以嘗試做一做
二、簡單了解視頻號算法
關于視頻的推薦算法官方還沒有正式公布,也不會公布,因為這是一個平臺的核心秘密,那目前一些經驗較足的視頻號博主根據自己運營賬號經驗,總結一套相對完整的推薦機制
(1)視頻播完在點贊,想必現在好多朋友都加了一些視頻號互贊社群,如果你個人賬號總是頻繁給別人秒點贊那么對賬號權重和自然流量上會得到一些限制,容易被誤判為營銷賬號,所以不管是你給別人點贊還是你的視頻被點贊,一定要求完整播放后在點
(2)視頻號關鍵指標衡量排序:完播率>點贊人數>評論人數>點擊擴展鏈接人數>轉發人數>收藏人數。
(3)評論區和用戶形成互動,這樣有助于流量池推送放大
(4)點評:要8字以上才會有權重!評論區有自己的認同觀點,可以多次點擊
如果你之前是短視頻運營的朋友會發現,短視頻的各個平臺的底層邏輯相差不明顯,就比如說關鍵指標:完播率
那針對視頻號運營大家做內容也不要做太長,影響完播率,降低用戶體驗,做短視頻有句話(短視頻漲粉破量、長視頻養粉維護)尤其是新賬號的時候為什么微信營銷是點對點的精準營銷,不要把內容做的太長,影響系統審核導致量變低
三、視頻號應該如何做?
具體如何做肯定需要結合上文提到的算法和推薦機制去做視頻號,經過抖音和快手兩個平臺的重度影響,我們做視頻號不應該停留在就像發朋友圈那樣隨意,不管是不是運營人,做短視頻任何平臺都建議各位有目地,有定位性去運營
畢竟視頻號是根據微信而來,而目前新號的微信還沒有視頻號的權限,一般朋友手上最多兩個微信,也就象征著你有兩個視頻號,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經不起你封號折騰,胡亂發視頻瞎做一段時間沒效果,還不如不做,分享幾個做視頻號的建議
(1)定位
當下不管是自媒體平臺還是視頻平臺,定位都是一句話(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垂直定位就可以)不管大家準備定位哪個領域
如果以平臺的角度出發,目前視頻號還是處于啟動中期階段,定位選項比較廣泛,選擇性比較多,內容創新可容易達到爆款,最簡單的定位:音樂MV、情感語錄、影視剪輯、書單等
或者當下比較主流的個人IP,分享美食制作、分享教學教程、分享干貨知識、以個人分享干貨為定位
定位還是根據自己特長、愛好、興趣點來定(只要能持續輸出內容就行)
(2)視頻啟動推廣
這就是在微信生態做內容的好處,不管是之前的公眾號還是現在的視頻號,內容傳播相對比其他平臺更快(這里肯定有社交平臺的優勢)
從創作者角度出發,視頻在制作好后可以分享到朋友圈、社群、好友,讓他們幫忙點贊關注轉發一下,達到第一步流量冷啟動(如果做其他短視頻平臺只能坐等了)
這塊插一句題外話:這就是要看大家私域流量積攢的如何,社群運營維護的如何,如果你自己經常活躍社群幾十個,微信好友5000,那么你的初始流量還能差嗎(聲明:這不是互贊,純屬自然流量)你只需制作完視頻上傳后分享到朋友圈、社群就可以
如果你有自己的私域流量池和社群,那么你的用戶也就相對精準,因為加你的好友和進你社群的人都是對你和產品感興趣的朋友,你的視頻內容分享出去也就是這些流量池用戶感興趣的內容,所以私域流量到什么時候都很重要,尤其是做微信生態內容
初期的啟動流量解決完畢,接下來就靠內容自然推薦了,如果你的內容優質,那么最后效果不會很差
一句話總結,視頻號在傳播過程中是基于(社交啟動流量+優質內容)
(3)內容制作
關于內容制作方面就要根據你的定位操作,其實無非就是3塊領域組成文案+剪輯+拍攝
文案方面主要是看你做哪個領域,如何說做干貨分享型,那確實就需要自己知識過硬,并且總結到位,利于表達;如果做音樂MV或者影視號這些素材和文案,可以原創,也可以借鑒其他人的內容當做參考,在去找素材
剪輯方面主要是工具配合,目前來看手機剪輯APP用到最多的就是剪映和快影;電腦端就是PR和AE,剪映和快影不用教大家了,上手簡單,直接操作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