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蓋泡面,平板電腦沒什么用了
平板電腦似乎變成一個雞肋,逐漸沒有多少人買了。就算擁有,抱在懷里把玩的機會少了,躺在角落吃灰的時候多了。
曾經,沒有人能拒絕平板電腦的誘惑。
有了平板,你仿佛躋身上流社會。不經意間拿出時的從容,打開皮套時的自信,小心的手勢表現出的教養,那種感覺時尚且不失氣質。
更重要的是,平板太實用了??梢钥措娮訒?,可以煲劇,還可以打游戲,而這些只要你人攤在床上就可以做到。
平板的出現,拯救了懶人。
鍵盤是桎梏,鼠標是牢籠,平板是自由。/圖蟲創意
但隨著手機大屏化和筆記本輕薄化的發展,夾在中間的平板電腦,顯得越來越尷尬。尤其在“ than ”的面世之后,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已經連續19個季度下滑。
煲劇用手機足矣,打游戲根本不如臺式好操控,看電子書還是不傷眼。
平板電腦似乎變成一個雞肋,逐漸沒有多少人買了。就算擁有,抱在懷里把玩的機會少了,躺在角落吃灰的時候多了。
有人說,平板電腦的個人消費場景越來越少,但未來在專業領域大有可為,比如教育、餐飲、醫療等服務行業。
“互聯網+”嘛,傳統行業信息化,聽著是一件好事。實際上卻大有文章。
曾經的寵兒
2010年,喬布斯的一張PPT,讓平板電腦這個不溫不火的概念,真正成為了時代寵兒。
這一年,他發布的產品是iPad。
輕薄時尚的外觀,完整的應用生態,只有不到一半的價格,讓這個只有一本書大小的電子屏幕,引領了數碼潮流的前進方向。
當年第一代iPad的銷售量,28天就達到了100萬部。而2007年的第一代,用了74天才賣到這個數字。
喬布斯開創了一個時代。/圖蟲創意
這邊帶頭大哥振臂一呼,那邊山寨好漢蜂擁模仿。
當時在深圳華強北有一座大樓,叫桑達電子市場。外觀上看普普通通,一度卻是全球最大的平板電腦批發市場。
最火爆的一年是2012年,這年平板在中國的出貨量,是2011年的3倍多。這樣的狂熱,引得各路豪杰爭相入局。做MP3的,做手機的,做隨身聽的,全都來做平板電腦了。
有一位業內人士半開玩笑地說,“最典型的是,我有兩位做皮鞋鞋底的朋友。突然有一天,他們拿著一個模具找到我,希望我原來的東家可以供應他們平板電腦”。
不斷涌入的“掘金者”,讓這塊本來可以很肥厚的蛋糕,變得渣都不剩。當時主打平板的批發價一下從500多元降到300多元,每賣1臺只能掙15元,這錢在深圳只能買一份豬腳飯。
大浪淘沙之后,屹立不倒的自然是王者。
據 報告,就算是市場萎縮的2018年,iPad全球市場份額依然以25.8%雄踞冠軍。
三星和亞馬遜也不甘落后,但份額加起來也不如蘋果。國內的廠商中平板上怎么做ppt,只有華為和聯想擠進世界5強。
也不是誰都買得起這些一線品牌。尤其在平板電腦剛剛興起的那幾年,90初都還在讀大學。買一部筆記本電腦最少也要三四千元,這不是每個家庭都負擔得起的。
但買個平板,老師發下來的PPT有的看了,下載的電子書方便讀了,裝個百度影音或者快播,還可以掃描到附近網友在看的最新大片,閑暇之余拿起來,聯機賽賽極品飛車……妥妥的學習娛樂兩不誤。
當時在學生群體中,聯想、臺電、昂達的平板都頗受青睞。千元左右的價錢,搭載開源的安卓系統,應用比蘋果還豐富許多,一時間拯救了囊中羞澀又想過一把平板癮的人們。
對于職場人士來說,平板更是剛需。
和同事討論方案,用平板演示,輕便直觀,比干講效率高很多。銷售更加依賴平板,和客戶簽約時,這種無紙化的方式,很好解決了紙質合同不易保存的難題。
甚至有人買了一種平板電話,接聽的瞬間,屏幕比臉大多了,讓我頓時產生一種土味和洋氣交織的復雜感受:可能這就是地主家的傻兒子吧。
有錢任性,沒錢只能等著天上掉餡餅。在平板最為風行的那幾年,幾乎每個發年終獎的公司,都會選擇平板電腦作為大獎。
這家中國臺灣的公司,叫智威湯遜,2013年直接取消抽獎環節,改為人手發一部iPad,真是幸福死了。/截圖自中國網
預算充足的公司選擇iPad或者iPad mini,預算緊張一些的會選擇華為、小米。
但不論如何,抽中的瞬間,一年的熬夜加班似乎都變得無足輕重,只有手上的平板是上天最好的恩賜。
時至今日,我國平板保有量已經可以達到每8人就有一臺。卻仿若英雄遲暮,可能只有它上面擱著的灰塵,可以見證曾經的榮光了。
安卓向左,蘋果向右
平板電腦的沒落,是命中注定。
它的出現,本就是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折中主義”的產物。
2010年平板誕生的那一年,也是的生日。3.5英寸的屏幕,在當時并不算小。一年后誕生的安卓機王M1也才4英寸。但要是想看個劇或者書,可能眼睛都得瞪出重度近視來。
但當時的筆記本電腦,動不動就5斤多重。背個電腦出去,就像背著幾塊板磚,一來一回肩膀都要廢了。
平板電腦很好解決了手機和筆記本的痛點。但解決痛點的不只有平板,還有手機和筆記本自己。
對于平板,不論向左還是向右,都只剩一條絕路。/圖蟲創意
2013年是手機大屏化元年,這一年三星推出了 mega,當時這個系列的屏幕最多可以達到6.3英寸。
由于屏占比低,整個手機顯得大而笨重,難以單手持握。所以,mega并未對平板電腦構成威脅。
真正構成威脅的,是2014年面世的和 Plus。尤其是后者,5.5英寸的尺寸既可以單手持握,又方便觀看視頻,比捧個平板還要輕便許多。
這年還發生了一件事,就是4G商用。
大屏手機的迅速普及,和4G帶來的網速提升,使得移動視頻門戶爆發性發展。而這些都在無形中消解著平板手機的用戶量,和在線時長。
一年后,也就是2015年,蘋果發布了首款,重量還不足2斤。雖然價格不菲,但開創了筆記本輕薄化的先河。
此后不到一年,聯想發布了Yoga。其他廠商也不甘落后,比比誰更輕更薄。
前有筆記本堵截,后有智能手機追擊,尷尬中的平板電腦,疲軟了。
如今的平板,還能干什么?切水果嗎?/圖蟲創意
從2015年至今,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已經連續19個季度下跌——還差一個季度,就可以集齊5年。根據IDC的數據,今年第三季度,同比雖然有上漲,但環比下跌的趨勢依然沒有緩解。
面對巨變的市場形勢,蘋果和安卓選擇的路截然相反。
今年7月,谷歌公開發表聲明稱,將不再推出系列平板電腦,也不會專門研發針對平板的操作系統。
蘋果卻在今年的WWDC大會上宣布,會獨立研發一款針對iPad的操作系統。名稱簡單直接,叫。還有消息稱iPad未來將可以使用鼠標。
好吧,既然都可以用鼠標了,那是不是把鍵盤也配備一下?等下,那我還干嘛要買iPad呢?買 Air不好嗎?
蘋果和谷歌走出來的路,看似截然相反,卻似乎殊途同歸,都是平板的末路和悲歌。
破局還是綁架
有分析稱,未來平板的應用市場雖然難免萎縮,但有望朝著細分市場發展。
其一,是進入了部分服務行業,比如餐飲業。
哪怕就是在幾年前,在餐館坐下、用一部平板電腦來點菜,還是一件特別“新潮”和“時髦”的事兒,可幾年過去,也換成了手機掃碼點餐。
桌面的那些平板,要么按鍵失靈,要么頁面停止更新,真正成了雞肋。
其二是中老年市場。對于他們而言,智能手機屏幕容量有限,平板在保證字體大小的同時可以容納更多的信息量。而且中老年碎片時間多平板上怎么做ppt,可以用平板更多享受視頻流媒體服務。
再有就是是青少年教育市場。往大了說,平板電腦進課堂是為了教育信息化的謀篇布局。往小了說,用平板電腦可以承載更加豐富的教學形式,如視頻、動圖等,比看書不知道有趣多少。
這么看來,平板電腦似乎還是大有可為。
平板電腦的黃金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圖蟲創意
對于中老年市場而言,子女送給父母一部平板,這是孝順。不論用或者不用,都是盡一份心,有利而無害。
但對于青少年市場就不是這么簡單了。
據光明網報道,早在2016年,山東鄒平縣黃山中學推廣“平板教學”就曾引發爭議。一款千元級別的平板電腦,被抬價到2800元進行售賣。誰要是不買,就打電話給家長催,直到你買為止。
3年后,這種戲碼依然遍地都是。據澎湃新聞報道,河南商丘市第二高級中學向學生推薦購買價值3980元的平板電腦,接近4000元的天價令不少學生家長不滿。
對此,商丘二高一名副校長回應稱,自2018年年底,學校推行信息化教學,價格包含1000余元的平板費用及2000余元、三年有效的教學資源費用。
這名副校長還強調,學校是本著自愿的原則,并未強制學生購買。
但他又補充了一句,學校會將購買平板電腦的學生單獨分班,進行信息化教學,其他學生另外分班平板上怎么做ppt,用傳統的方式教學。
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截圖自新浪微博
這位副校長好歹還敢承認,平板只值1000多元,是里面的教學資源比較值錢。自愿的原則體現著他對學生自由意志的尊重,分班教學又在暗示著不買的后果。
如果學校推銷的是一套卷子,一套教輔,頂多幾百塊錢也就認了。
平板里的教學資源,可是幾十個G呢,都是教師們的心血,2000元過分嗎?呵呵……
一個平板,成了分班的入場券,成了斂財的通行證,成了教學的墓志銘。
“仁至義盡”的是,起碼他還能明碼標價,廣州一家知名復讀機構就沒這么直白了。
新周刊探訪得知,這家機構一年4萬余元的學雜費里,就包含了平板電腦的費用。當我想要了解明細,得到的卻是對方語焉不詳的回答。
老師的作業,會通過平板下發。學生的習題,必須拍照通過平板提交。但平板上又做不了筆記和批注,有的圖片本身就看不清楚,也無法縮放查看。
開發出這么爛的系統,還能堂而皇之打著“教育信息化”的旗號招搖過市。
科技是要向前看的,教育卻要向人看。體驗欠佳的產品,固然應當優化升級,改善體驗。但平板電腦的存在,完全可以被手機、筆記本、幻燈片甚至電視取代。
用本應淘汰掉的產品,加上糊弄欺騙的手段,夾雜一些花里胡哨卻又不實用的內容,美其名曰“互聯網+教育”,這是根本不是教育。
平板電腦,如果沒有更實用、更貼心的升級迭代,那就還是說一聲再見吧。
?作者 | 土衛六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