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云南省互聯網大會舉行 政務頭條號分
大家好,感謝云南互聯網大會的邀請,很高興能參加云南互聯網大會。我今天分享的題目是信息流的影響力創新,小標題:用人工智能為新媒體賦予新動能。這里面有兩個現在互聯網界很流行的詞,一個是信息流,一個是人工智能,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這兩個看似高深的概念,實際上正在深刻影響我們獲取信息和信息交流的方式。
先說信息流,我們知道,除了門戶和搜索,信息流現在正在成為最流行的信息展現形式,我們最常見的信息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社交圈信息流,比如我們的朋友圈,一種是推薦信息流。那么我們現在面臨的信息流是什么樣子的呢?是更健康還是更加魚龍混雜?帶著這個問題,來到云南,我想舉個云南本地的例子。
一個天文現象,小行星撞地球,誰最關心?天文學家、地質學家、科幻小說家還是吃瓜群眾?告訴大家答案,都不是,最關心小行星撞地球的是網警。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簡單回顧一下,10月4號,肯定大家印象深刻,香格里拉縣城發生了一次隕石墜地事件,可是從輿情監測的角度來看,真正的熱點沒有出現在5號,而是一周以后的12號,這是為什么?
我們深究了一下原因,發現12號那天全國幾十家網警都發了同樣的信息,提醒大家,網上賣香格里拉隕石的都是騙子。
經歷過這件事后,我們再來回憶一下當時的信息流。從時間上來說,是先有地震臺網的速報,然后有大量科普類媒體的跟進報道,當然也有當地政府部門發布的提示信息,提醒大家不要盲目找隕石。從地域上來說,相關信息的傳播高度集中于云南本地。所以分別從時間、范圍和熱度上來看,我們面對的信息流呈現出很好的趨勢,表現為三個特點:第一,不同的專業媒體同時發聲,使我們面對的信息環境更加立體,更接近真實情況;第二,本地化的信息被充分釋放;第三,網民真正關注的,還是權威機構發布的靠譜信息。
那么這樣的信息流結構背后,今日頭條做了什么?實際上我們正在經歷一種將人工智能應用于信息分發的過程。今日頭條是一款基于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的智能推薦引擎,可以說今日頭條是最早將人工智能技術大規模應用于信息推薦的產品。
那么它的工作原理又是怎樣的呢?其實就是我背后的這張示意圖,用戶閱讀興趣愛好、所處的環境、文章的構成要素等,都會被機器所識別、分析,借助大規模神經網絡,所有人和信息都會被分成極小的顆粒,并建立匹配。表面看是實現了千人千面個性化推薦,實際上相當于今日頭條為每一個用戶都配備了一個智能小秘書,在為你選擇信息。而人工智能也不僅僅應用于推薦,從內容的生產創作,到內容的分發,每一步都融入了人工智能的痕跡。舉個例子,頭條可以為作者上傳的視頻自動甄選封面,幫助作者提高點讀率,而且根據實際點讀情況,這種推薦策略還在不斷迅速優化。
人工智能應用于新媒體領域還帶來了很多創新。比如,求粉這件事。要想維持新媒體的影響力,你必須要成為大V,成為大V的手段有很多,比如屏幕上這些。但是有了人工智能,個性化分發,作者可以把更多精力聚焦于內容創作本身。因此有人說,人工智能解放了小編。
在傳播精度上,人工智能也起到很大作用。現在的信息,不盲目追求10萬+,更講究專業性和本地性,所以分眾化、差異化的傳播方式成了新媒體界的普遍需求。人工智能很好地實現了差異化和分眾化。舉個例子,株洲新聞辦發了一條兩個小區停電信息,這條信息僅僅送達至2669人,沒有10萬+,但其精準程度使其成為一條很有效的信息。事實上,僅在現在,平均每天就有155條民生信息被強推,而其中52.4%的信息,目標受眾小于人。
這種由人工智能帶來的信息傳播優勢還被應用在了公益上。例如,尋人。我們可以在指定地點、指定半徑推送尋人啟事,范圍不大,但是很有效,截至到11月15日,我們一共找到了3838人。
當然,這樣的技術還能應用于警方追逃犯。有公安局宣傳科的同事和我說,因為追逃有效,他們宣傳科現在基本變成了業務科室。
今年的互聯網還有個現象,那就是直播特別火,不僅秀場直播火,嚴肅直播也很火。有了人工智能的接入,我們甚至把直播做成了扶貧工具。從本周開始,我們和甘肅網信辦合作,開啟了一系列三農網絡直播,用直播帶動銷售,效果出奇的好。15號,一場直播帶動牦牛肉銷量漲了4倍,昨天,另一家賣蘋果的,一場直播帶動銷量漲了800%。這都是人工智能應用于信息分發領域帶來的紅利。
在這里我也借這個機會呼吁一下,希望在座各位專家、特別是黨政機關,都來開通頭條號,充分享受人工智能紅利,傳播好正能量,為民眾造福。
最后,我想以今日頭條的愿景來結尾,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發展,使我們可能正在處于一個信息大爆炸的前夜,把握好前沿,就能迎接未來。今日頭條愿意連接人與信息,做最懂你的信息平臺。謝謝大家!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