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錘哥:高性價比是怎樣煉成的? 低價高配筆記本的設計秘密
為什么筆記本配置看起來差不多,價格卻差很多?一線品牌真的只靠信仰充值所以才更貴么?相信這些問題在不少玩家心目中都一直懸而未決,如果不從里到外扒一遍的話,可能這個問題永遠都沒有答案。以今天鉛錘哥就來給大家逐條分析一下,那些高性價比筆記本,到底是通過怎樣的套路來實現的。
一、最基本的策略:采用代工廠公用模具
采用代工廠公模的好處就是成本大幅降低什么電腦好用配置高價格便宜,但壞處就是很容易跨品牌撞機,而且就個性化來說還是明顯缺失了許多
先科普一下,現在的筆記本生產流程基本上都是:品牌廠商決定配置→品牌廠商進行模具設計→到代工廠下量產訂單。所有品牌,哪怕是等頂級品牌的制造也都是由代工廠完成的,業內知名的代工廠有藍天、廣達、仁寶、緯創、英業達、和碩、微星等等。筆記本生產過程中最花錢的就是模具設計,哪怕是在2012年,開一套14英寸的塑膠模具上百萬,再加上前期的建模設計,也就是說在筆記本還不知道長什么樣子的情況下就有了數筆巨額開銷,而這些花費肯定也會體現在價格上由消費者買單的。
因此,有錢的一線品牌基本上都會采用私模方案,優點是個性化強,高低端產品在用料上的可控性很強什么電腦好用配置高價格便宜,但缺點就是成本高。而這個成本放在國內品牌身上是難以承受的,如果銷量跟不上,最終產品價格反而更高,與一線品牌相比就完全沒有競爭力可言了。
所以,追求高性價比的品牌一定會選擇代工廠的公用模具,也就是用現成的模具,這會大幅降低前期成本,而且在處理器、顯卡更新換代時可以更快速地出貨(當然也有產量相對較小,清空老平臺庫存的原因)。同時也在更低的價格下實現了類似的硬件配置,而且上新速度明顯更快。
使用代工廠公模雖然便宜,可缺點也很明顯什么電腦好用配置高價格便宜,有心的玩家可能早就發現了——很多不同品牌的機型除了品牌LOGO不一樣之外其他都一模一樣,完全無個性而言,而且代工廠公模基本上都是塑料材質,耐用性也不算太好。不過GTX 10系顯卡以來,藍天的公模進步還算明顯:散熱強悍、多彩背光鍵盤、接口非常全面……總體來說還是向著好的方向在前進。
二、悄悄下手:細節用料與配置縮水
在高性價比機型上,這些擋板設計自然是不可能見到了
對于高性價比機型而言,“省成本”無疑是其核心價值,你知道采用藍色背光燈比其他顏色背光也能便宜幾分錢么?你知道無線網卡雖然都是802.11ac,但采購價格可以相差數美金么?你知道筆記本主板即便是相同的芯片組,也跟DIY一樣有高低端之分嗎?你知道甚至是內部少設計一顆螺絲,或者少一個墊圈,節約的那幾秒鐘組裝時間廠商也很在意么?你知道接口與線材也應該采用固化設計么?……可以說任何能節約生產成本或時間的事情,對于追求“高性價比”的品牌來說都至關重要,不管有多小。
而且即便是相同品牌相同模具,也會因為價格差異而采用不同的用料,最典型的就是屏幕,不僅有TN與IPS屏的差別,IPS屏也有45%和72% NTSC色域之分,可以說廠商在省成本已經到了扣細節的極致境界。這些數字單看雖小,但別忘了還要乘以上萬甚至幾十萬的總銷量,這樣一來省下來的成本就很可觀了。
三、營銷成本下降:消失的線下渠道和服務網點
直接快遞取貨返廠維修,省去了在地維修的成本
如果你平時仔細觀察一下就不難發現,即便是電腦城等實體店鋪迅速衰落,但聯想、戴爾、惠普、華碩、蘋果等一線品牌依然在各商圈堅持做線下銷售店面,而近年來起勢的多個新銳游戲本品牌,以及一些老國內品牌,除了“性價比較高”這個明顯特征之外,隨著電商成為絕對主要渠道之后就基本放棄線下銷售了。所以在營銷成本上,這些不需要配置實體店的高性價比品牌也具備“少租上千家店面和少雇傭上萬名員工”的先天優勢。
除此之外,售后模式也隨著電商化的浪潮而變得更加簡化,一線品牌的售后服務不僅可以深入到三線城市(聯想、戴爾等品牌甚至可以到更小的城市),不少還支持上門服務。但注重高性價比的品牌,一般讓用戶送到本地維修公司(一般多為維修外包公司),很多品牌甚至要求用戶快遞返廠維修,這樣一來就將售后服務網點集中了起來,需要做的不過是通過400電話、QQ、微信甚至百度貼吧來收集客戶維修需求而已,這筆賬不用算也知道可以多少錢了。
總結:不影響穩定性的省錢方案,廠家都不會放過
其實只要是制造業,任何產品都會考慮如何降低成本的問題,尤其是一些在品牌價值上無法與一線廠商正面PK的品牌,最簡單粗暴的生存之道就是比競爭對手更精打細算。而這一切的底線應該是不影響產品的穩定性,不砸自己牌子,畢竟很多消費者在價格便宜且性能過得去的情況下,不那么好看甚至使用體驗一般等他們都能接受,但如果拿到手經常出出問題就沒辦法忍了。就目前來看,高性價比品牌在穩定性上總體而言不及一線品牌,但因為代工廠足夠給力,也達到了及格線以上,這就好比味道也還不錯但價格很便宜的盒飯,吃完拉不拉肚子就是因人而異的事情,看你自己是不是為了便宜而擔更高風險了。
工程師手記
關于散熱溫度墻的那些事兒
所謂的散熱溫度墻,也就是當筆記本內部溫度達到一定數值后,處理器、顯卡等關乎性能表現的核心配件自動降頻,在測試了那么多筆記本,尤其是搭載新一代7系處理器和GTX 10系獨顯的筆記本之后,我發現基本上每個品牌在溫度墻具體數值的設置上都有著非常明顯的差別。
一線品牌中,要說最樂意降低頻率來獲得較低運行溫度的品牌非戴爾莫屬,基本上當處理器或顯卡溫度達到70℃左右時就會開始降頻,這樣溫度的攀升速度就會大大下降,最終處理器穩定處于80℃以內,顯卡甚至不到70℃。但這并不意味著C面就很清涼了,如果是輕薄設計且采用金屬材質的話,溫度超過45℃也是很正常的,觸感還是很“溫暖”。而與戴爾相應的就是華碩,基本上沒有溫度墻這個概念,哪怕內部溫度突破95℃也完全不會降頻,這樣設計的好處在于完全不必擔心游戲玩著玩著突然幀速下降,但問題也顯而易見——機殼會很熱!即便是高端產品也不例外!
還有一些小尺寸的高性能游戲本在考機測試時也會發生一些有趣的現象:最好玩的就是無法處理器和顯卡同時考機,具體來說就是各自單獨考機都能正常運行在最高頻率下,但一旦同時開啟,處理器就必然降低頻率,嚴重不只是睿頻取消,甚至還會低于標準頻率運行,雖然這樣的溫度墻設置因為內部空間較小,不得已而為之,但也算是近期此類產品的共性設計了。
當然,溫度墻的具體設置我認為并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只能說是各個品牌對性能和舒適性的認知的理念不同而已,當性能達到一定水準的情況下(比如GTX 1060獨顯本),即便降頻也不會對游戲體驗造成質的影響,但這個現象還是值得關注的,畢竟輕薄型高性能游戲本的推出也并不會太遙遠了。
歷史文章:
另外,如果想要逛淘寶天貓省錢的,可以關注鉛錘哥另一個公眾號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